適逢建國70周年,我和我的祖國的命題,耳邊一直縈繞著《我和我的祖國》這首歌: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都不能分割,無論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贊歌,我歌唱每一座高山,我歌唱每一條河,裊裊炊煙小小村落,路上一道轍……
祖國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是生活的點點滴滴:菜籃子里不斷豐富的禽肉果蔬、衣著服飾日益多姿多彩、住房由小變大變寬敞、自行車變成摩托車再變成汽車……
小學三年級,第一次和母親出遠門去浙江紹興。第一次坐火車的興奮溢于言表,然而,一天一夜的火車坐得我筋疲力盡,實在沒有了剛出門的開心和激動。上高三的時候,去南京學畫畫,一個人,從長途汽車站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,坐了近三個小時的長途汽車。那是一段難忘的回憶,每次下車我都感覺到腰酸背痛,外婆說的那句“在家千日好,出門萬事難”也成了我的口頭禪。大學快畢業時,接到上海一家公司的面試單,坐了八個多小時的長途汽車到達上海,腿已經軟了,要不是在上海的同學接我,怕是連下車都困難。
出遠門實在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。舅舅說以前最怕出差和過年,因為出差要到火車站排很長的隊,還不一定能買到車票。而到了過年,火車更是像一個菜市場,各種人群,雞飛狗跳抽煙打牌的烏煙瘴氣。
可是,在我們的抱怨中,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。參加工作和同事去上?;?,坐動車只要四個小時,我們可以早上去晚上回,驚訝到我們一路不停地在感嘆“太神奇了!”因為以前的長途汽車最晚的一班就是上午十點,雙向發車,當天來回簡直是夢想。
有了孩子后,去南京更像在家門口逛街那么簡單。我愛人經常帶女兒去南京逛逛,動車40分鐘就到了,上午出門下午返回。便捷的交通工具似乎縮短了兩地的距離。出門坐飛機,更成了跟坐汽車、坐火車一樣簡單的事情。去廈門坐飛機,一個小時也就到了。
小時候我只是見過飛機,直到二十幾歲時才第一次坐??墒俏业暮⒆?,一歲多就已經開始坐飛機出行了。相比我上學時出門的景象,現在出國旅行都比我那個時候方便。
從我上小學,到高中,再到畢業到工作,雖然沒有親身參與到祖國的發展建設中來,卻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,享受到了祖國變化帶來的成果。
如今出門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,即使是出遠門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要提前籌備好多天,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經是隨時隨地能做到的事情了,在手機上訂票、在手機上支付、在手機上約車,在手機上查找旅行攻略。生活因發展而變得越來越美好,越來越簡單。
今年就是建國70周年了,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開放中的中國新時代青年,親眼見證了我國鐵路等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,正如習總書記說的那樣,我們距離民族復興的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,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。
行走在大路上,游戲于世界間,耳畔始終縈繞著這首歌: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也不能分割,無論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贊歌,我歌唱每一座高山,我歌唱每一條河,裊裊炊煙小小村落,路上一道轍……
作者:李君燊 單位:雙贏集團